All Projects → knownsec → PortForward

knownsec / PortForward

Licence: MIT License
The port forwarding tool developed by Golang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networks cannot communicate in certain scenarios

Programming Languages

go
31211 projects - #10 most used programming language
shell
77523 projects

PortForward

0x00 前言

PortForward 是使用 Golang 进行开发的端口转发工具,解决在某些场景下 内外网无法互通的问题。

PortForward 的功能如下:

1. 支持 tcp/udp 协议层的端口转发
2. 支持级联
3. 支持正向/反向连接模式
4. 支持多通道
5. 支持 ipv6

本文对 PortForward 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目录:

  1. 使用说明
  2. 工作场景
  3. 源码结构
  4. 逻辑结构
  5. 端口转发的实现
  6. udp的knock报文
  7. udp的超时设置
  8. listen-listen的超时设置
  9. 多通路的实现
  10. issue
  11. contributions

0x01 使用说明

1.使用

Usage:
  ./portforward [proto] [sock1] [sock2]
Option:
  proto      the port forward with protocol(tcp/udp)
  sock       format: [method:address:port]
  method     the sock mode(listen/conn)
Example:
  tcp conn:192.168.1.1:3389 conn:192.168.1.10:23333
  udp listen:192.168.1.3:5353 conn:8.8.8.8:53
  tcp listen:[fe80::1%lo0]:8888 conn:[fe80::1%lo0]:7777

version: 0.5.0(build-20201022)

2.编译

Golang 1.12及以上
GO111MODULE=on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knownsec/Portforward.git
./build.sh

0x02 工作场景

这里列举了一些 PortForward 的工作场景,如下:

2.1 简单模式


[图1.简单转发模式]

2.2 受限主机转发


[图2.受限主机转发模式图]

2.3 级联端口转发


[图3.级联端口转发]

0x03 源码结构

.
├── CHANGELOG
├── Images        // images resource
├── README.md
├── build.sh      // compile script
├── forward.go    // portforward main logic
├── go.mod
├── log.go        // log module
├── main.go       // main, parse arguments
├── tcp.go        // tcp layer
└── udp.go        // udp layer

0x04 逻辑结构

PortForward 支持 TCP , UDP 协议层的端口转发,代码抽象后逻辑结构框架如下:


[图4.整体框架]

0x05 端口转发的实现

端口转发程序作为网络传输的中间人,无非就是将两端的 socket 对象进行联通,数据就可以通过这条「链路」进行传输了。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从需求开始分析和抽象,可以这么认为:无论是作为 tcp 还是 udp 运行,无论是作为 connect 还是 listen 运行,最终都将获得两个 socket,其中一个连向原服务,另一个与客户端连接;最终将这两端的 socket 联通即可实现端口转发。

在 Golang 中我们采用了 io.Copy() 来联通两个 socket,但是 io.Copy 必须要求对象实现了 io.Reader/io.Writer 接口,tcp 的 socket 可以直接支持,而 udp 的 socket 需要我们进行封装。

0x06 udp的knock报文

udpconnect 模式下,我们在连接服务器成功后,立即发送了一个 knock 报文,如下:

conn, err := net.DialTimeout("udp", ...
_, err = conn.Write([]byte("\x00"))

其作用是通知远程 udp 服务器我们已经连上了(udp 创建连接后,仅在本地操作系统层进行了注册,只有当发送一个报文到对端后,远程服务器才能感知到新连接),当我们在 udpconn-conn 模式下运行时,这个报文是必须的。

0x07 udp的超时设置

udp 的实现中,我们为所有的 udp 连接 socket 对象都设置了超时时间(tcp 中不需要),这是因为在 udp 中,socket 对象无法感知对端退出,如果不设置超时时间,将会一直在 conn.Read() 阻塞下去。

我们设置了 udp 超时时间为 60 秒,当 60 秒无数据传输,本次建立的虚拟通信链路将销毁,端口转发程序将重新创建新的通信链路。

0x08 listen-listen的超时设置

对于 listen-listen 模式,需要等待两端的客户端都连上端口转发程序后,才能将两个 socket 进行联通。

为此我们在此处设置了 120 秒的超时时间,也就是说当其中一端有客户端连接后,另一端在 120 秒内没有连接,我们就销毁这个未成功建立的通信链路;用户重新连接即可。

如果没有这个超时,可能某些场景遗留了某个连接,将造成后续的通信链路错位。

0x09 多通路的实现

多通路可以支持同时发起多个连接,这里我们以 tcp 作为例子来说明。为了处理这种情况,我们的处理方式是:

  1. listen-conn: 每当 listen 服务器接收到新连接后,与远端创建新的连接,并将两个 socket 进行联通。
  2. listen-listen: (好像没有实际场景)两端的 listen 服务器接收到新连接后,将两个 socket 进行联通。
  3. conn-conn: 创建 sock1 的连接,当 sock1 端收到数据,创建与 sock2 的连接,将两个 socket 进行联通;随后继续创建 sock1 连接(预留)。

我们在 udp 中也加入了多通路的支持,和 tcp 基本类似,但由于 udp 是无连接的,我们不能像 tcp 直接联通两个 socket 对象。我们在 udp listen 服务器中维护了一个临时表,使用 ip:port 作为标志,以描述各个通信链路的联通情况,依据此进行流量的分发。

0x0A issue

1.udp的映射表未清空
udp多通路中的映射表没有对无效数据进行清理,长时间运行可能造成内存占用

2.http服务的 host 字段影响
当转发 http 服务时,由于常见的客户端在访问时自动将 host 设置为访问目标(端口转发程序的地址),我们直接对流量进行转发,那么 host 字段一定是错误的,某些 http 服务器对该字段进行了校验,所以无法正常转发。

比如端口转发 www.baidu.com

3.不支持多端口通信
这里当然无法处理多端口通信的服务,我们仅做了一个端口的转发,多个端口的情况无法直接处理,比如 FTP 服务,其分别使用 20 端口(数据传输)和 21 端口(命令传输)。

但还是要单独说一句,对于大多数 udp 服务的实现,是 udp 服务器收到了一个新报文,对此进行处理后,然后使用新的 socket 将响应数据发给对端,比如 TFTP 服务:

1.client 发起请求 [get aaa]
  src: 55123 => dst: 69
2.tftp 收到报文,进行处理,返回响应:
  src: 61234 => dst: 55123

这种多端口通信我们也是无法处理的,因为在目前多通路的实现下,上述流程中第 2 步过后,对于端口转发程序来说,后续的报文无法确定转发给 69 端口还是 61234 端口。

0x0B contributions

r0oike@knownsec 404
fenix@knownsec 404
0x7F@knownsec 404



References:
内网渗透之端口转发、映射、代理: https://xz.aliyun.com/t/6349
内网渗透之端口转发与代理工具总结: https://www.freebuf.com/articles/web/170970.html
sensepost/reGeorg: https://github.com/sensepost/reGeorg
idlefire/ew: https://github.com/idlefire/ew

knownsec404
2020.10.22

Note that the project description data, including the texts, logos, images, and/or trademarks, for each open source project belongs to its rightful owner. If you wish to add or remove any projects, please contact us at [email protected].